失眠怎麼辦?

睡眠有困難,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失眠的原因,例如工作壓力、學業壓力、飲食、藥物等。大部分人都可以經由生活作息及飲食檢討,了解自己為什麼失眠,但有些人失眠寧願吃藥也不願意調整生活,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使借助安眠藥的人越來越多。

唐朝醫師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:「凡眠,先臥心,後臥眼,人臥一夜當作五度,反復常逐更轉。」雖經一千多年,這段話仍道盡現代人睡眠障礙的問題核心,而且還具有科學性。

「先臥心,後臥眼」強調的是,睡眠時應該先排除雜念,讓心靜下來,之後才能好眠。現代人失眠的最大原因就是心理壓力太大,心理無法放輕鬆,身體就無法放輕鬆,如何能有好眠?後半段話「人臥一夜當作五度,反復常逐更轉」更符合人體生理中,人一夜有四至六次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週期。

良好的睡眠習慣,也是養生延年不可或缺的一環。首先時間要規律,子時以前(夜間十一點前)就寢,是古人依自然和人體生理時鐘配合的最佳建議,若能規律,則能縮短入眠的時間。

很多人遇到壓力、焦慮、興奮、刺激、生病或睡眠規律改變(像出國時差、日夜輪班等),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(一週以內)。這方面的失眠大都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流逝而改善。但持續性壓力存在時,可能會導致短暫性的失眠惡化成為短期性失眠(一週至一個月)。

慢性失眠(一個月以上)的原因就較為複雜多了,除了許多慢性病皆和失眠成因有關,藥物、酒精、毒品的刺激、精神疾病或情緒障礙患者等許多原發性及次發性成因。

失眠的成因是很複雜,如果失眠的情況一直持續不斷或影響到正常生活,請勿長期靠安眠藥治療,因為安眠藥只能幫助入睡,但是對失眠的特定原因及發生源並無根本冶療的效果,而且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性,嚴重甚至成癮,所以,最根本的做法,應該是儘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忙做專業的診察、評估和最適切的治療。

失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的問題,不但徹夜難眠時產生焦慮,更會影響白天的工作與活動。對於眾多失眠的患者來講,除了使用最廣泛的安眠藥之外,應該要發展出更新更合乎人體自然生理的治療策略,除了避免藥物的副作用與成癮外,更可達到比較根本解決的目標。

睡眠障礙的原因:
一、失眠和身體疾病
  失眠症:患者有較高比率的身體不舒服症狀,但經詳細評估後,真有身體疾病的比率並不多,一般失眠並不會引發嚴重的身體疾病。類身體症狀:失眠者經常抱怨身體不適,比如:頭痛、心悸、胸口發悶、呼吸困難、胃腸不適、肌肉酸痛,這些症狀常常是誘發「失眠症」的「精神官能症」本身諸多症狀之一。
二、病痛導致失眠
  人很容易因為身體的病痛或伴隨而來的擔心、焦慮、憂鬱等,導致失眠症。心臟病患者可能因為對疾病的焦慮、疾病本身造成的疼痛、代謝異常、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等而失眠。其他疾病,例如胃腸潰瘍、慢性腎病、內分泌疾病、關節炎、神經科疾病(帕金森氏症)、氣喘病及過度肥胖症等,均容易引發失眠症。
三、失眠與藥物
  許多食物或藥物的成份可能導致失眠,例如:咖啡因:茶葉、咖啡、可樂、可可等飲料。安非他命類:提神藥物、減肥藥物等。酒精少量有興奮作用,多量有安眠作用,酒癮患者一旦不喝,會有戒斷症狀。麻黃素:如某些感冒藥的成份。此外,氣喘藥、消炎藥、偏頭痛藥物、高血壓藥物、治療過動兒的藥物等,均有可能引發失眠。
四、失眠與精神疾病
  據報告80%的失眠症和精神疾病有關,失眠也是許多精神疾病所呈現的主要症狀之一。
◎焦慮性精神官能症:白天覺得心慌、不安、心跳、發抖、頭痛等症狀,夜裡雜

七雜八的事情湧上心頭,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。

◎憂鬱性疾患:情緒低落、煩悶、自責、罪惡感。尤其是精神病性憂鬱症及更年期憂鬱症患者,早起性失眠為診斷的要件之一。

◎躁症:精神亢奮,家屬常說患者睡不著,其實患者主觀的感覺是精力充沛,不須要睡覺或已經睡飽了。

◎精神分裂病患者可能因為妄想、幻覺等症狀導致失眠。個案在發病初期,睡眠及夢均顯著減少,恢復期「異型睡眠」比常人為多,可能是一種補償作用。

◎酒癮或藥癮:不當使用酒精及某些藥物會影響睡眠,停止使用時,又會產生「戒斷症候群」。

◎器質性腦症:尤其是年老者或動脈硬化所引起者,常常在白天安靜,到晚上出現失眠、激動不安、失定向感、幻覺等症狀。

◎其他精神疾病:可能伴隨有不安、焦慮而導致失眠。如:妄想症、歇斯底里、人格違常等。
睡眠障礙的影響
一、失眠對工作、學業的影響
  失眠的影響是多方面的,影響的程度與失眠的嚴重度及時間長短有關,輕微或偶發性的短暫失眠,對工作或學業並不會造成明顯影響。持續睡眠時間低於生理的需要(約六八小時),達二、三天以上,由於生理上有補足睡眠的需求,會造成立即且明顯的影響。最先受到影響的專注力、注意力、精細操作、高智力思考及記憶力,學習效率及創造性思考力也顯著減退。
二、失眠對家庭、人際關係的影響
  持續性失眠對身心均有明顯影響,失眠會影響生理功能,導致食慾不振、身體疲乏、性慾減低,更容易因為疲倦、情緒低落、容易衝突、發怒、爭吵,進而影響到家庭和諧與人際關係疏離。失眠使工作效率降低,與同事相處困難。學生成績退步,注意力、集中力、判斷力及記憶力下降,而使家人失望。
睡眠障礙的治療

一、失眠症的心理治療
  失眠症狀通常伴隨著各種壓力事件與複雜的心理因素,如能適當處理將可發揮良好效果。暫時性失眠:除了失眠症狀之外,並無明顯的身心症狀,這類患者的治療較困難,除使用環境、心理及行為的治療之外,常常需要使用藥物治療,可以讓患者明白自己個性上的缺陷,並學習如何表達及控制個人的情緒。

二、失眠症的環境治療
  良好的睡眠習慣:(1)側臥比仰臥來得容易入睡,右上左下(心臟及胃部在上,肝臟在下)的臥姿,可使胃內容物易於下流,胃部不會受到壓迫,呼吸道相對較通暢,口鼻分泌物較不易倒流,肝臟可以養血。(2)老年人的睡眠需求較少,是正常的生理變化,不用過度擔心。(3)不要躺在床上想東想西,真有睡意再上床。(4)保持臥室的舒適,燈光太亮、聲音吵雜、溫度太冷太熱、通風不良、被褥骯髒不潔等皆不宜,盡量調整舒適。(5)盡可能定時就寢及定時起床,即使是前一晚沒有睡好,隔天仍要定時起床,才能養成規律的睡眠型態。(6)找出自己最適當的睡眠時數,保持每天睡一樣長的時間。(7)枕頭高度以躺臥時頭與軀幹保持水平為佳,仰臥時枕高約一拳,側臥時枕高約一拳半。枕頭過高,會使頸部過於屈曲,壓迫動脈,妨礙血液循環。(8)每天適度運動,可以緩和交感神經系統,改善睡眠,但不要在睡前做激烈運動。(9)尋找適合自己的某些幫助入睡的活動,如:洗熱水澡,做柔軟操等。
  不良的睡眠習慣:(1)午睡時間太長。(2)晚上不睡覺,白天補睡。(3)晚上做激烈運動或刺激的活動。(4)睡前發怒生氣。(5)晚上喝含咖啡因的飲料(咖啡、茶葉、可樂)。(6)睡前進食過度豐盛的食物。(7)睡前喝太多水或飲料。(8)空腹飢餓上床睡覺。(9)睡前酗酒。
三、失眠症的行為治療
  失眠症患者容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制約反應,無法放鬆自己,導致失眠。透過放鬆技巧訓練,生理回饋訓練等,學習放鬆全身的肌肉,控制自己的呼吸、心跳等,減輕焦慮,紓解緊張,經由對睡眠環境、外在刺激的操控,除去引發失眠的不良刺激之制約反應,及尋找能幫助睡眠的新的制約反應。

四、失眠症的藥物治療
  首先應有正確的認知,「藥物治療」不等於服用安眠藥。決定使用安眠藥物之前,應先針對可能引發失眠的各項身心疾病詳盡完整地評估。
  藥物治療的原則:能夠不用藥就盡量不用藥,先使用環境、生理、行為、心理等層面的處理方式,針對失眠的病症和原因,給予特別的處理。身體病痛所引起的失眠,針對身體疾病給予治療,如:心臟病、氣喘、風濕痛等。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,針對精神疾病給予治療,如:憂鬱症、焦慮性精神官能症、精神分裂病、妄想症、藥癮及酒癮等。
  必需使用安眠藥時,選擇安全性高、副作用少、不影響隔天工作的藥物,且盡量以短期使用為原則。使用安眠藥時,仍須給予環境、生理、行為、心理等層面的處理,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節奏及適度的運動習慣。酒癮、藥癮產生的失眠,必須按照醫師指示,先轉換成安全性較高的藥物,再逐步減輕劑量。

下提供幾個簡單促進睡眠方法:

1.頭部按摩:晚上睡前,梳頭由前到後,再由後到前,如此循環往復,梳頭數十次至百餘次。梳髮後,用手指指目緩慢柔和地自前髮際向後髮際按摩,用力均勻一致,反覆十餘次,直到頭皮微熱即可,即所謂「髮宜常梳」。

2.睡前吐納:臨睡前做,對失眠者特別有效。方法是臥床,臉朝上,兩手平放在身體兩側,閉上眼睛,然後開始深呼吸,同時想像吸進來的氣體在按摩自己的身體。這一過程約十秒鐘,再閉氣約五秒鐘,接著慢慢吐氣十秒鐘,感受身體被按摩後的鬆弛,反覆十次。可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勞,並使自己感到漸入夢境,安然入睡。

3.溫水泡腳:冬天可用溫水泡腳至小腿,增加血液循環,約二十分鐘即可。

4.腳底按摩:腳酸、腫脹可用溫水洗腳,按摩腳底的湧泉穴更佳。

5.揉捏耳垂:用拇指、食指輕捏耳垂,使略感痠脹,約兩分鐘即可紓解壓力。

6睡床調整:可依地理風水的易經「伏位方」來調整磁場,改善睡眠品質,讓使用者身體更健康,心情更平適。

失眠怎麼辦 

(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  楊登嵙博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ng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