絳衣

道士禮服分為三級,最高級的稱絳衣,是高功大法師主持正式科儀的豪華禮服。

圖案並沒有一定的規格,不過必有二特色,一是正面跟背面全繡滿圖案,以示崇高聖隆之意;二是必有三清、八卦及寶塔圖形,以寓降妖除魔之意。此外常見的圖案還有:八仙、鳳凰、白鶴、麒麟、六獸、日月、星辰等。

法師穿上絳衣,必須準備鞋面有刺繡的朝鞋,鞋高達三寸以上,脖上還應配掛有朝珠,手持笏板,以示身分和祭典的隆重。

道袍

道袍又稱道衣,屬於中級的道士禮服,它和絳衣最大的差別是刺繡較少,一般都以前後的方補為主,再加上正面的劍帶和兩袖、下擺繡有八卦及靈獸等圖案而已,較繁複的則在背面方補及下擺繡有圓形的白鶴或鳳凰圖案;此外,另有一種道袍則為全紅素色的,並沒有繡任何圖案,僅以正面的劍帶表示為道袍。著道袍時,可著輕便的黑布鞋,不可穿皮鞋,因為動物皮革為殺生,頭戴網巾和道冠便成。

道袍和絳衣都是在大典中常見的衣服,任何科儀中負責主祭的道長著絳衣,其餘陪祭的道士則著道袍;較簡單的供奉或誦經,不需主祭時,道士也都僅著道袍,不著絳衣。

海青

海青是初級道士的服裝,特色是單色、斜靠、沒有裝飾刺繡。穿著海青時,頭上仍戴網巾連道冠,腳下必著黑色布鞋。

高功的道士也有穿海青的機會,一是穿絳衣內需配海青;二是進行武場科儀時,海青則成了他們輕便的著裝,事實上也唯有輕便簡單的海青才能讓他們驅惡緝邪、靈活身手。

海青的顏色,並不限於青色,不同的場合中,或可見到淡紅、黃、青、藍或黑色等海青。

網巾和道冠

無論那個階級的道士,只要身穿禮服時,頭上必戴黑色網狀的帽子及金色圓形的冠,稱為網巾和道冠。

用來收束頭髮的網巾,主要的作用是塑成道士頭,網巾頂上繫有道冠,多為木材雕成,上鑲有紅、綠、黃、藍色寶石,或雕有龍鳳圖案,冠頂則刻有八卦,象徵頭頂八卦,以增強道士法力。冠頂的八卦之中留有一小洞,供高功道士插鉚之用。

一般習道之人,最高只能充任道士,道長的身分則需透過爬刀梯閱籙大典或其他的方式,晉升為道長之後,才能主持一個法會或醮典。

道長和道士最主要的區別是道冠上是否插有鉚。鉚又稱金花,是一外型如火花般,中留一圓洞或飾有紅、藍寶石,通體呈金色的薄鐵片,底部有線圈及粗鐵絲,可插在道冠之頂,道士晉升道長的大典中,天師必須在他道冠上插鉚,表示授階晉升之象徵。

醮典科儀時,高功大法師必須在道冠上插鉚,並著隆重的絳衣,以示道長的尊貴身分,其他的道士則著道袍或海青,以區分兩者的身分與地位。

          如意

行儀時高功法師的法器,由玉、木、骨等雕製。形狀略曲如「心」字,有三點,首尾兩端作雲彩形或靈芝形,中央一點呈圓形,三點暗喻「道化三清」之意,亦象徵一心尊三寶(道寶、經寶、師寶),行儀時只有高功可以手持如意。相傳如意為黃帝戰蚩尤之兵器,具有辟妖除眾魔、宣寶經之法力。

          令旗

道教法壇上道士用以發號施令的旗子,旗面為青、紅、黃、白、黑五色,代表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,並鑲以齒狀色邊,配有飄帶一條,旗杆一般為藤製。旗子上書有:「令」或「敕召萬神」等字。

          幢幡

法壇儀仗常用法器,幢、幡的區分在於:幢頂有蓋,並有執杆,可以手持;幡頂無蓋,有手持者,亦有懸掛於神像兩側。法壇中設置幢幡,主要用於盟天告地、昭真召靈。

          笏

又稱「圭簡」、「朝簡」、「朝板」、「奏板」等。原是古代朝廷上官員所執的手板,上面可以記事,以免遺忘。在道教法壇上,仍尊古意以示法師向帝尊奏告;道士啟請神明,奏報行事,正如封建時代的大臣晉見皇帝,若手上少了笏,表示對高位者不敬。

朝拜時均是兩手恭執朝笏於胸前,以表尊敬。朝中之笏有一定之制,天子用玉,諸侯用象牙,大夫和士用竹片。道教則不受此限,均可使用。舉行道場時,高功登壇,雙手捧笏,如對天庭。

         七星劍

  是道士施法的法器,具有斬妖誅魔的法力,科儀中唸咒語、噀水、灑淨、焚符等節次多以法劍相配合,也做為法師傳承用,為天師道的道士所常用,與「天師印」自古即為張天師的家傳寶物。法劍有金屬和木製兩種:金屬劍的劍身兩面各鑲有北斗七星符號,劍柄則刻有龍、符圖案;桃木劍的劍身亦刻有符咒。道長在「禁壇」(五方結界)科儀中,常藉七星劍的法力掃除道壇妖氛。有時同時使用,稱為「雙劍」或「合劍」。

銅棍

道教法器五寶之一,棍上裝銅釘或三角鋼片而成,有人稱作「狼牙棒」,因棍上裝置的東西不同,又分「釘棍」和「角棍」兩種,操演、使用及功能則完全相同。

每一把銅棍的大小並不完全相同,釘棍則都有一百零八支釘,共分成八排排列,其中四排每排有十三支,另四排每排十四支,每根釘的尖處還綁有把每個釘串聯在一起的紅綢線,主要的作用是避免操作不當,深及皮骨,傷了乩童。

乃乩童降身後使用的法寶,乩童借用銅棍破身流血,主要為能制破煞氣,解救眾生,這是神明賜予乩童的神力,以及個人心靈信仰產生的力量。

刺球

與七星劍、銅棍、鯊魚劍、月斧等並稱為「五寶」,俗稱「紅柑」,因每個銅釘上串連繫綁著的紅綢線而得名。刺球的大小並不一定,球體四周反插銅釘,數量從六十支至一百二十支不等,每一個刺球的釘長也不一樣,長者可達十餘公分,短者僅五公分左右,每個釘尖都綁有紅綢線,以固定法器,更可避免操演時深入皮骨,傷及乩童。

乩童在起乩時,手持固定於一端的繩套,以之揮動刺向背部或頭部,表示神明降身擁有法力;經施法之後,亦可置於轎門或門楣上,作為辟邪之物,刺球也可以和其他五寶共同做為安轎或鎮廟。

鯊魚劍

又稱「鯊魚齒」或「骨刀」。取鋸鯊的嘴前齒而成的鯊魚劍,長約二尺至三尺半左右,五寶之中,唯一取自動物身體製成的鯊魚劍,。依「神治鬼,鬼治神,神治鬼,鬼治神......」的口訣,從頭數到最後一齒,結束時必須恰為「神治鬼」數,如果是「鬼治神」或口訣的一半,都為凶器,必須拔掉多餘的齒數,乩童才能使用。

主要的用途是砍及劈,鎮廟和安轎時和月斧呈交叉狀掛於窗口,可阻斷任何凶邪入侵。

月斧

五寶之一,棍身為木製,斧為鐵或銅鑄的月斧,月斧屬於「剖」的巫器,主要的功用是「破頭」。破頭的結果,往往使得鮮血流得滿頭滿臉,令旁人覺得恐怖萬分,乩童們卻以見血來表示淨潔,以及面聖的真誠。

法尺

法尺是具有法力的木尺或鐵尺,道教的理論中,任何度量衡都具有除妖袪魔的功用,其形制與舊式的尺類似,法師以之驅退邪魔。故在宗教信仰中被轉化成一種法器與辟邪器物,如「禮斗法會」在米斗中置有尺,象徵度知長短。

天篷尺

天篷尺也是道士或法師常用的法器,天篷元帥用以逐邪的兵器。成四角方棍形式,尺面沒有刻度,雕刻有二十八星宿或北斗七星、南斗六星以及三光、日月的名號,與天篷元帥名號,乃是藉以行使天篷大神辟邪力量的法器,是所有法尺中法力最強的一種。

天皇尺

天皇尺有召神、召告、鎮三壇之用途,是玄天上帝得道時所練敕,乃天皇大將軍是也。正反二面各有其符咒,一般皆用桃木一尺三寸長,正面刻有三清頭、張天師或普庵祖師名號,以及:八卦、五雷、三十六天罡、七十二地煞;背面則刻:玉勅如來佛祖、觀音佛祖、玄天上帝、太上老君、天上聖母、清水祖師、呂山法主、五福大帝、至聖先師、中壇元帥……列位聖神等神號;左側面刻:六甲神將,斬妖伏怪;右側面刻:六丁神兵,驅邪押煞。經過開光點眼後,道士便可請上述諸神到場坐鎮,一來監督醮局,再來可防止妖魔邪神鬧場。有渡化之力,信眾犯煞上身,用此天皇尺往頭上一打,可退陰煞、驅邪。

法刀

又稱「師刀」、「師公刀」,是法師專用的法器,多為銅製或鐵製。刀面上刻有七星或八卦,或陰陽太極圖,甚至是太上老君神號,分長短兩種,長者達四十公分以上,短者約僅二十公分,使用時跟七星劍完全一樣。刀柄製成類似剪刀狀,柄內又圈有七面或十二面銅錢或小鐵環,以象七星或十二辰,造形特殊。等於是道場中的七星劍,有些道士或法師,捨法刀而用菜刀代替。

用於法場時,搖動作響,以斬妖除魔、驅除邪崇,亦可用於改運時割鬮斷藺草之用。

          雙鐧

  外形類似劍的木製法器,都採堅硬且具有除魔特性的挑木雕製,長約五十公分,厚約三至四公分,棍身上有瘤狀的節,用以擊迫敵人要害。橫斷面為四角形,下端為握柄,鐧身前端略細小,鐧身若分節者則稱為「鞭」,通常成對使用,故稱為「雙鐧」。正一派紅頭道士在禁壇科儀中舞打雙鐧,以掃除妖氛、驅妖除邪,是重要的武場科儀法器。

          法印

  道士上奏天庭文書之印信,也是行使神力的法器。質料有木質、石質、青銅等,印文多為仙聖的尊號或法壇的名稱,文字通常呈篆體或符籙的印璽。法壇上使用的青詞、表章、意文、榜檄、符籙多蓋法印,象徵神靈的加持和頒行;也做為法師傳承用,正一天師道派最重視法印,天師印及寶劍是張天師的傳家寶,法印具有相當大的神力,可以除魔辟邪。

          令牌

又稱「雷令」,「五雷號令牌」,源於古時軍隊的虎符。有金屬或木質多種。令牌的正面一般有「五雷號令」,背面有「總召萬靈」等字樣,兩側刻二十八星宿名稱,令牌上圓下方,象徵天地,是道教法壇上用以召集神將、差遣神靈,護衛道壇、增強法力的法器,亦有辟惡驅邪的作用。通常用於發表科儀中的淨壇儀式,以及敕水禁壇科儀中的召四靈儀式。

          手爐

道壇法器,有柄的「香爐」,用手持爐,故稱「手爐」。古代灌獻之禮用圭瓚,瓚的形狀像盤,內盛放祭酒,手柄像圭,執柄以行灌獻之禮,手爐即源於此。道教儀式有上爐香科儀,法師執手爐燃香,以利祭儀之進行。

          淨水缽

又稱「水盂」、「水碗」,用以盛裝法水(甘露)的道壇法器。古為竹製品,今多為銅製或鐵製。有的形如茶杯,杯口略大,杯身周圍繪有「五嶽真形圖」;有的狀如飯碗狀的水盂,杯口略窄。

高功法師,常以左手三指三山訣持托之,右手持劍訣執楊柳枝,沾取盂中法水,遍灑法壇以示淨壇,以避免邪祟干擾道壇。如果在建醮法會中的清淨五方,右手則需持七星劍以挑撥聖水淨五方。

法索

  又稱「法繩」、「法鞭」等,經常將其披掛在頸肩上,頭部為木製,上頭刻有蛇頭形(行內稱「溜」)及八卦圖案,蛇口的地方還刻有一小人頭,以示邪魔皆入口,繩身以麻繩編成,長約一公尺到三公尺左右,尾部留有些許繩花,象徵蛇尾。使用時手持木雕部分,蛇頭八卦處,朝五方揮動,表示掃逐五方內的妖邪。道士作法時揮甩繩身,用力拍打發出聲響,召請營將,鎮壓五方,以驅邪、除煞之用。不用時則將繩身盤繞,豎其頭部供於桌案之上。

竹筊

早期人們已用竹頭或竹片削成半月形,一面為凸面、一面為平面。允筊呈一面陰(平面)一面陽(凸面)之象。祭拜時,人向神訴願,如二面相反稱聖筊,表示應允。如兩面平面向上表示笑筊,表示未定,兩面平面向下表示陰筊.就是不從、不可行,得再誠心祈求。

劍簾

道壇裝飾用,上有刺繡花鳥、字對的劍形布條。

奉旨

又名「皇旨」、「方子」、「淨板」,木質長條形,淨板多為素面,少有裝飾雕刻紋路,是作法重要的道器,作法時用它來拍打桌面,具有驚嚇邪魔外道,如誦經到一段落也都用它來作節制,以示段落之別,它正名為奉旨,就是奉三清道祖或玉皇大帝之旨意。類似古代官衙內官員審案時所用的驚堂木,或說書時或私塾中使用的醒木。

草蓆

捲成棍棒狀的草蓆,稱為草龍,是降魔驅邪最有力的武器。草蓆本身有防守及攻擊兩大功能,平舖在地上時,代表聖域的範圍,邪魔不敢入侵;慶成安龍科儀,必須在草蓆上進行;普渡豎燈篙時,燈篙下方必須包裏草蓆,用意都在固守聖域。

跳鍾馗或壓屍、祭路時,草蓆兩端都會貼上符籙,再加上高錢焚燒,沿途追打頑凶煞惡鬼,走避不及者,被掃到將永世不得翻身,可見其法力之高強。

掃帚

掃帚具有掃除霉氣的作用,道法場中則可用來掃除地穢與邪氣,道士或法師持掃帚清掃,是為淨地,目的是把妖魔外道驅趕出境,若將掃帚沾尿或黑狗血,則成強力的攻擊武器,任何鬼魅皆避之不及。

雨傘

雨傘常在跳鍾馗或者登台拜表的科儀中出現,主要的功用是遮斷從天上降下的穢氣與邪氣,以保障執法者的淨潔與安全。神明出巡時,轎前必備有涼傘,作用也是一樣,若沒涼傘時也可用雨傘代替。喪祭出殯時,神主牌位上也需撐一把黑傘,主要的目的,也是為了保護亡靈的安全及不讓陽光直接照射,傷及亡靈。

草鞋

草鞋多用茅草編成,茅草本身便有辟邪驅魅的作用,穿上草鞋自然是為了驅邪;真人跳鍾馗時,扮演鍾馗者必著草鞋;喪祭場合中,抬棺上山者也都穿草鞋以辟邪,回程時並將草鞋脫在墓地的出入口,換上一般的鞋子,以免將霉氣帶回家。

柳葉

柳葉和桃木都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辟邪驅魔物,桃木屬陽,柳葉屬陰,為對付地煞最好的武器,最常出現的場合有二:一是配合淨水鉢灑聖水,二是新廟落成安柳葉以淨地壇。

淨水鉢使用的柳葉,主要的功用是沾水以潑灑五方。道教理論中,柳葉作法後可以成利劍,配合聖水威力更是大增,沒有柳樹可用時,可用芙蓉樹心、花心和榕葉來代替柳葉的植物。        

 

寺廟落成大典中,必需要在廟門樑內側安置一把柳葉,上面並有多種符籙及五色紙,主要的功用是掃除地煞,清淨廟場,讓神明能夠安穩地鎮坐廟中。

             木魚

形圓而刻做魚形,故號「木魚」,木質法器,又稱「木鼓」,俗稱「魚子」,早期常作較為具象的彎弧魚形狀,近代則演變成圓形包袱狀。

道教行儀時用以敲擊節奏,以控制誦經速度。由於魚晝夜都不闔眼,所以把木頭雕刻成魚形,藉以警戒修行者應晝夜思道,切勿懈怠。木魚樣式和大小有多種:小木魚可握在手中敲打,大木魚通常放在經案旁邊。

銅缽

其材質為銅鑄,前場在使用時以短木棒敲擊,使之發出清脆的聲音,通常置於科儀桌上,與木魚搭配使用,為通神樂器。

大型的銅缽擺在供桌上,也有小型比碗更小的銅缽,可以持在手上,邊走動邊敲擊,以延續法事的進行。

            帝鐘

亦稱「三清鈴」、「法鈴」、「法鐘」、「動心鐘」,道士行儀時的法器。帝鐘有手柄,柄端稱「劍」,呈「山」字形,是道教三清的象徵,代表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靈寶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。帝鐘有降神、驅魔的作用。

法師施法時,以單手持柄搖動,其叮呤叮呤有節奏的聲音,《上清靈寶大法》:「振動法鈴,神鬼咸欽」。用於念經、念咒的法音器具,有召請、讚請、拜請之功能。道佛教使用的銅鈴,主要是由握柄處的造型分別之,五辮蓮花、三叉火尖型,五為五行,三叉代表三清。道士應知手握五行,代表脫離五行的困境。手握三叉火型,代表修持超越三清聖境。         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鐘

一般由銅或鐵鑄成,鐘內無舌,擊之發聲。有大鐘和小鐘之別;大鐘用於道觀早晚開靜止靜時,配合大鼓和板使用;小鐘用於道場作為法器,與鼓配合擊打。       《道書援神契》:「古者祭樂有編鐘、編磬,每架十六,以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,又有特懸鐘、特懸磬,特懸者,獨懸也。今洞案金鐘、玉磬,又有大鐘等,皆本諸此。」

          鼓

鼓面通常以皮革製作,打擊時以木槌擊奏,其種類主要有小鼓、通鼓、扁鼓、手鼓等數種。「小鼓」民間稱為「拍鼓」,為鼓身單面蒙皮之鼓,聲音堅實,為後場音樂之指揮;「通鼓」鼓身較高,雙面皆蒙皮革,聲音較沉;「扁鼓」鼓身扁平而小,雙面鼓起而皆蒙皮,擊奏方式或置於身前,或夾於身上,較為靈活;「手鼓」為圓形或多邊形的雙面鼓,裝有把柄可供持握,也是法派法師的主要樂器,通常在需要移動的儀式中運用。

道觀早晨開靜、晚上止靜時均擊鼓為號者。小鼓在行儀時作為法器,配合小鐘使用。鼓聲有通神辟邪的作用,有威嚴、莊重的含意。具有上通天神、下抵陰界的特質。道教擊鼓十分講究,手法多樣,既能模擬「風雲雷雨」,又能配合經韻板眼,謂之「花點」。

          磬

分為兩種,一種稱為“圓磬”,圓形而中空,銅制或鐵制,一種稱為“扁磬”,又叫“玉磬”,形似曲尺,曲角120°,玉石製成。道場上多用前一種,通常放在經案的左手邊。銅質缽盂狀法器,道教行儀時擊磬以通報神靈、消災解厄。香客叩拜神靈,值殿道士擊磬以示通報其抬頭起身;在道場誦經時,擊磬以控制科儀程序。

          引磬

銅質法器,又名「手磬」。其形似小碗,底部連以木柄,以便攜持。行走誦唸時,敲擊磬邊,其清脆之聲用以引導、控制行儀的速度,以利行進中,可持續法事科儀之進行,故名引磬。

           鐺

又稱「單音」、「烏鑼」、「銅鼓」,俗稱「鐺子」。形為直徑約十公分的圓形小銅鑼,固定在長柄的木框上,用撥子敲擊出聲。分鑼面與鑼框兩個部份,鑼框有柄供手持之用,鑼面和鑼框則分三處用細繩子綁在一起,另外還配有一把銅製的小錘,名呼「撥子」,做為敲擊之用。單手拍打的烏鑼,通用中指、無名指及小指握住鑼柄,大拇指和食指則操作撥子以敲打鑼面。

是道士單手持用的通神樂器,一般都在舉行祭神儀式或醮典禮儀中使用,發出的聲音雖然單調,卻是與神交通重要的憑藉。如果有多面小鑼懸掛於同一木框上敲擊演奏,則稱為「雲鑼」、「雲璈」。

 

叫鑼

又稱為單音,為單面之小鑼,一端置有木柄,通常與木魚配對使用,演奏時以一手持鑼柄與木魚,另一手以木棒打擊,以利儀式之持續進行。

          鈸

亦稱「銅盤」,由兩片圓形的銅板組成,其中央的隆起部份,有繩或布條繫結起來。因其尺寸不同而有大小之分,使用時雙手分執繫於突起處之布條戶擊。    

其型如耳,表示修持耳根清靜,達到空性的境界。亦能包羅萬象,掌握虛空。道士藉由法器的運用,冥想頓超三清境界。行儀時道士雙手各持一片,合擊發聲。鈸之聲,可迎送神將,驅趕妖魔。行儀時,鈸通常和鐺配合使用。

形狀似鈸,但中央突起部分較小,且不繫布條而以手執突起處,通常用於拔度儀式,也用於喪事法事中的雜技表演,俗稱「弄鐃」。

嗩吶

民間通稱「吹」,主要由吹嘴、管身、喇叭口三部分組成。道壇所用的嗩吶形制主要有兩種,大吹與小吹;前者音量較大,常見於熱鬧的過場音樂,後者又稱「噯仔」,音量較細,通常用於誦經、吟唱時的伴奏。嗩吶是後場文場的領奏。樂師民間尊稱「吹先」。

龍角

又稱「龍甲」、「號角」、「牛角」或「角笛」等。龍角常見以彎曲的牛角(水牛、黃牛)製作,少數則採錫製,稱為錫角。左手持帝鐘或令旗、七星寶劍,右手則執龍角嗚嗚而吹,象徵祈請天門開、神明來、以此助陣,驅除邪祟。牛角和錫角都為降神法器,不使用時則橫放桌案。

(本文作者為 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 創會理事長 楊登嵙 博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ng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